登录  注册 退出
八桂海智双创
  1. 首页 > 基地动态 > 热点聚焦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作者:郭子源 日期:2023-03-17 21:46:35 点击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接下来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深化金融改革。

营造适宜货币环境

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作为支撑。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既保持了币值的稳定,又在总量、价格、结构上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要是保持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物价稳定,这要求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进而保持合适的货币供给、保持物价的整体稳定。2022年全球通货膨胀严重,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2.0%,成绩殊为不易。回溯过去五年,我国CPI年均涨幅也总体维持在2%左右。

币值稳定的第二层含义是汇率基本稳定。近五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是非常稳健的,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汇率制度也为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易纲说。

除了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总量上看,一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来,我国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2022年全年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短中长期相结合,合理投放流动性。

另一方面,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今年以来,信贷“开门红”持续为经营主体增强信心。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在经济修复态势良好、经营主体预期改善、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和银行竞争性投放之下,信贷增长较往年更为积极,继1月信贷大幅增长后,2月新增规模继续创同期历史新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从资金价格上看,在全球主要央行大幅加息的背景下,我国保持了利率的基本稳定,并适当降低融资成本。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2022年12月的4.9%,均为历史较低水平。

近一年来,我国还在利率政策上坚持了“以我为主”。2020年由于受疫情冲击,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彼时我国利率降低了20个至30个基点,基本上保持稳定;2022年全世界通胀高企,主要央行都在大幅度加息,我国没有加息反而还降低了两次利率,幅度也是20个至50个基点,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据介绍,央行下一步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具体到金融领域,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5项,余额约6.4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带动金融机构投放后续贷款,而这些后续贷款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前述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有哪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说。

李南青表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要切实解决小微之需,不断下沉扩面,尤其要关注小微企业中更“微小”的群体。为此,可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新路径,依托数字技术能力,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为其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

“接下来,工商银行将促进微观细胞‘活起来’,把服务好广大商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消费支付环境,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以商户金融助力商业复苏。”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与此同时,强化对外贸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零售、餐饮、文旅、物流等行业,将继续提供贷款展期、延本延息等纾困服务,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焕发活力”。

绿色金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一大亮点。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提供优惠贷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已发放3000多亿元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5000多亿元贷款,2022年带动减少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刘国强说,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为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于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

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近日,多个金融管理部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均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受益于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监管措施,我国金融业运行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风险可控。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在金融业中占比90%以上,总体稳健,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一方面,稳妥化解重点机构风险,大力整治金融乱象。其中,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约30万亿元;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规范私募基金,深入整治金交所和“伪金交所”风险。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按照党中央部署,目前各省份都已建立了省级领导牵头的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进一步压实了金融机构及其股东责任、监管部门责任和地方党政属地责任,形成了金融风险防控的正向激励。

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将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处置,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压实各方风险处置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据介绍,央行下一步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责任,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3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时进一步提出,将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机构治理体系建设。会议指出,将大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

外汇市场也将持续加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防范外部冲击风险,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说,接下来,将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