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八桂海智双创
  1. 首页 > 基地动态 > 行业新闻

科学强国的精神支撑

作者:潘建伟 日期:2022-02-09 14:13:28 点击数:

来源:学习时报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召之下,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爱国科学家纷纷回国,为新中国的科技起步、为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老一辈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奠定了我们国家稳固的大国地位,完成了那一代科学家的使命。

改革开放后,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肩负起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使命,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的新优势。因此,新时代的科学家要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将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如同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赵忠尧在他写的《我的回忆》里专门讲到的那样,“回想自己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但国家尚未摆脱贫穷与落后,尚需当今与后世无私的有为青年再接再厉,继续努力”。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价值,就是鼓舞当代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卡脖子”问题开始显现,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当代科技工作者更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来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当代的科技创新一方面要聚焦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效支撑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可能催生变革性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必争领域,占据科技制高点,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如果说杨振宁、李政道等向世界证明中国科学家在国外可以取得杰出的科学成就,那么近年来所涌现的这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表明中国科学家在国内一样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只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一定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实现新突破。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可控开源”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科技人员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结果。一流的科学家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敏锐地跟踪和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与国际同行之间积极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不能仅满足于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而是要以“可控开源”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可控”是要在若干环节具有非对称优势,他国就难以在其他环节对我“卡脖子”;“开源”是在此基础上互通有无、博采众长。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让处于“黄金年龄”的优秀青年人才潜心学术,充分发挥旺盛的创造力。提携后进是将科教报国的使命薪火相传的责任,也是学术界应该一直提倡的胸襟与情怀。我曾经看过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期间的家书。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信中多次提及熊庆来、何鲁、胡刚复等老师给他寄钱资助他留学。正是这些老师的资助,才使得他得以完成学业,成就一代科学巨匠。研究表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取得重大成果呈现年龄集中特点,往往在黄金年龄时期创新思维活跃,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例如,诺贝尔获奖者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为40多岁。因此,应使正处于黄金年龄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科技资源分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同时,处于黄金年龄的科技人才往往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应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使他们没有生活负担和后顾之忧。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再到“科学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坚定践行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