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八桂海智双创
  1. 首页 > 基地动态 > 热点聚焦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

作者:李禾 日期:2022-03-11 14:25:43 点击数:

“张北的风点亮了冬奥会的灯”,河北张家口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风电等形成稳定可控电源,三大赛区26个场馆100%使用绿电……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审议现场,总书记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后,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探讨如何依靠科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尽快转向技术进步主导的节能减排

“双碳”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

继2021年之后,“双碳”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是2021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可圈可点的工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始步入有序推进的正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樊杰在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说道,“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化,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

樊杰指出,我国当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难点、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是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贡献度。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降碳效率,通过新能源生产—储存—输送—消费等全流程的技术攻关优化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建立固碳科技体系增强碳中和水平,促进我国在节能和减排的主要方式上,尽快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向技术进步主导的方式上,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樊杰说。

重塑储能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北京冬奥会被视为技术进步主导节能减排的成功实践。

在北京赛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体育场馆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除此之外的冰上比赛场馆均由夏奥遗产变身而来。除了场馆整体利用,场馆内的改建也着重体现低碳环保。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首次使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奥运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总结,“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低碳制冷技术、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确保冬奥设施高舒适性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

通过技术创新,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燃煤发电成本,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依然存在不稳定性、间断性等问题。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看来,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对提升电力系统弹性、促进新能源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主要形式,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成本回收机制亟待建立。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以上。

舒印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指导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加快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和长周期存储等关键技术,完善电化学储能技术标准体系等。

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是锂电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电化学储能的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特别是要鼓励新型高能铅炭电池的应用,打造更多安全高效储能电站。

加强材料创新、标准建设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带动新能源材料需求增长。”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举例说,光伏产业发展,带动了对多晶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光伏膜等光伏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发展,带动了对锂电、氢能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

郑月明同时建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和攻关的支持力度,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等。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舒印彪建议,尽快补齐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披露、认证和标识等关键环节短板,加强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核算方法与国际接轨,完善核算标准与核查机制,建立低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标识制度等。

来源:科技日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