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八桂海智双创
  1. 首页 > 基地动态 > 热点聚焦

科学新知丨冲上热搜!世卫组织:正在发生人际传播!

作者:海智先锋 日期:2022-05-25 22:48:04 点击数:

当地时间21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并称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随着监测范围扩大,世卫组织预测,全球猴痘病例可能进一步增加。


科学新知丨冲上热搜!世卫组织:正在发生人际传播!(图1)


多国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


  • 以色列卫生部21日发表声明,该国确诊首例猴痘病例。患者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日前从西欧返回以色列。该男子在与国外的猴痘患者接触后,出现症状就医,并被确诊。


  • 荷兰卫生大臣21日表示,荷兰已发现2例猴痘确诊病例。


  • 当地时间21日,德国首都柏林出现2例猴痘确诊病例。柏林卫生部门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密切接触者并对病例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其是病程温和的西非病毒株还是会导致重症的中非变异株。


  • 截至当地时间21日,在安达卢西亚大区报告5例疑似猴痘感染病例后,西班牙共计已有7个大区报告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其中马德里大区的一家桑拿房和加纳利大区的一次聚集活动被视为猴痘感染病例的暴发源头。



世卫组织: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


当地时间21日,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


通常,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首个猴痘隔离令!
比利时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

据海外网援引比利时《晚报》等多家外媒报道,在发现多例猴痘病例后,比利时卫生部门于当地时间19日发布声明,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该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要求猴痘病例进行自我隔离的国家。


报道称,接触猴痘病例的人不需要自我隔离,但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在与弱势群体接触时。


▲猴痘病毒显微镜图像。(资料图)


猴痘在英国形成社区传播

英国卫生官员当地时间22日表示,猴痘病毒已在英国形成社区传播,每天都有新感染者出现,预计本周英国的猴痘感染人数将“大幅上升”。

英国卫生部门同时发布最新指导意见,建议具有最高暴露风险的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自我隔离21天,应避免与免疫功能低下人士、孕妇及12岁以下儿童接触。


科学新知丨冲上热搜!世卫组织:正在发生人际传播!(图2)


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纽约健康与心理卫生部门公共卫生实验室当地时间20日的声明指出,对2名疑似患者进行猴痘病毒检测后,其中一人呈阴性,另一人呈阳性。但须等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完成检测后得出最终诊断。该名阳性患者目前正在隔离,可能成为美国2022年已知的第二起本土猴痘病例。


美疾控中心呼吁美国民众不要恐慌,同时也正在调查另外至少6起疑似猴痘病例。这6人都在本月初与一名确诊猴痘患者搭乘同一班飞机,但目前皆未出现任何症状,身体状况良好,确诊可能性低。


美国总统拜登22日表示,猴痘应引起大家关注,如病毒扩散,将造成严重后果。


科学新知丨冲上热搜!世卫组织:正在发生人际传播!(图3)


那么,什么是猴痘病毒?它如何传播?是否有必要担心这种传染病大范围暴发?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据介绍,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金)2020年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


非洲大陆之外的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大范围接种。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于2022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还没广泛使用。


近期传播呈“非典型”特征

连日来,非洲以外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和感染病例数不断增多,许多感染者没有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世卫组织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


这是否意味着猴痘病毒变得更具传染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日前在记者会上说,过去几年,猴痘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出现范围扩大。在西非和萨赫勒地区,气候压力增加,人类和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这可能使得动物种群和人类更接近,有时为了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必须真正了解相关地区深层生态和人类行为,从而试图从大自然源头上阻止这种疾病传播给人类。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因指出,猴痘病例增多可能与消除天花有关。1980年后,人们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里莫因与她的同事2010年发布的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刚果(金)的猴痘发病率增长超过14倍,从每1万人不足1例上升至每1万人约14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