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八桂海智双创
  1. 首页 > 基地动态 > 热点聚焦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超3300家!

作者:潘晓明 林亮 杨康 王希 日期:2022-07-27 18:05:03 点击数:

     聚焦发布会


7月25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为社会大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这也是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其中一场。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超3300家!(图1)

发布会现场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8%提高到5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1年的53.51%,根据《202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我区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超3300家!(图2)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图为7月15日记者拍摄的南宁片区中国—东盟金融城。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周军 摄


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规制度体系,助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新立或修改的法规当中涉及科技创新方面内容的有52部,占比达40%。科技创新法规制度正日益广泛地引领和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发展。


(一)制定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

今年5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学技术进步法进行全面修订以来,广西是第一个出台配套性地方法规的省份。该条例就制约广西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比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等,作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从科技创新投入等八个方面作出规定,确立了广西科技创新领域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奠定了广西科技创新领域的基本制度框架,是广西科技创新系列立法的基础性、综合性法规。


(二)修订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2018年7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科技创新专门性法规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进行了修订,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转化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保护、激励分配机制,东盟国家间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措施等内容作出了规定,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三)制定或修改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法规

这些年来,大量的科技创新立法内容体现到各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当中。比如: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分别设置专章对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规定等。


二、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目标任务,持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一)打好科技创新监督“组合拳”

201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三种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督工作。这是常委会首次在同一领域联合同步开展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的调研与执法检查,首次在运用执法检查与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两项监督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首次在同一时期就同一件法规由自治区、各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全覆盖开展执法检查。2020年,对主要应询部门进行回访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打造人大完整监督闭环链条,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列入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

此外,2014年和2021年分别开展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科学技术普及法及条例法律法规执法检查;2019年开展了对新修订的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2021年听取和审议广西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情况的报告,2021年,广西有效注册商标增幅位居全国第五。


(二)认真办理代表建议

2019年、2021年分别选取《关于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制度与龙头产业技术创新高度融合的建议》和《关于出台广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促进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下一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彰显人大作为,贡献人大力量,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超3300家!(图3)

7月19日,田东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内的鲜友芒果加工生产线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每年可加工约2万吨芒果、百香果等10个品类,带动当地超200人就业。 周金鹏 摄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国忠介绍广西科技创新十年来的情况。


这十年,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十年

为了闯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广西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这十年,广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十三五”,广西新设立50亿元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大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产业技术攻关。玉柴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南南铝高端铝合金产品助力载人航天,农科院粉垄耕作技术惠及全国26个省区,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封面。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强化创新功能区、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全区高新区总数由2015年的8个增至现在的14个。加强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2022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300家以上,国家级孵化器保有量达到22家。“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8%提高到5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1年的53.51%,根据《202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广西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这十年,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十年

为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广西破除创新体制机制藩篱,大刀阔斧改革。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广西科改33条”等政策,瞄准创新发展堵点痛点下“猛药”。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研发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强化对科技型企业扶持;在全国首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强“揭榜挂帅”“赛马”制协同创新。2022年上半年,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72项,形成中试线13条,年增产值140.58亿元;验收的重大专项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数量共1032项,年新增产值97.83亿元,累计发放科创贷98.07亿元。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3304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0.69%;全区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2965.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06%;全区技术输出和吸纳交易合同数合计达到3762项,较上年同期增加877项,增长30.40%,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19.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21%。


这十年,是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十年

广西锚定“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目标,着力引育一大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用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厚土培植”“带土移植”,持续实施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制度、特聘专家制度,开展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主力军不断壮大。搭建“人才飞地”,推进人才“冬令营”,举办“科技列车河池行”,广西正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集聚人才。“十三五”末,广西拥有国家“五类”人才97人,比2015年翻两番。2021年,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历史性突破,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3名专家分别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全区新增高层次创新人才65人。


这十年,是创新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十年

广西科技力量加速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有力地助推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形成。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等高端创新创业载体落户广西。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未来,广西将继续奋力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抢抓机遇、加速前行,在建设创新型广西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超3300家!(图4)

近日,乘客在南宁地铁5号线广西大学站内通过智能机器人查询换乘线路。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 摄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请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如何发挥监督职能,推动广西科技创新?


答:下面简要介绍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下一步开展科技创新监督工作的打算。


现行有关涉及科技创新专门的法律法规,由国家颁布的有6部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


由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8部,包括科技创新条例、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科学技术协会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技术市场管理条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专利条例、著作权管理条例。


今后几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贯彻实施有关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每年至少安排一项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专项监督工作,或者是开展执法检查,或者是听取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科技创新的专项工作报告,或者是办理和督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或者是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以上这四种方式,持续聚焦广西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特别是要跟踪新颁布的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开展监督调研、检查其实施情况,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各项法律法规落地见效。


今年9月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听取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的情况报告。为了做好这项专项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分管副主任担任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今天上午召开了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下一步调研组将分成三个小组赴部分市县区,深入到高新区、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开展实地调研,同时委托其他设区市开展相应的专题调研。通过专题调研和专项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建议。


总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通过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广西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发挥更大作用。


问: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的出台备受社会关注,请问该条例围绕产业链开展创新作出哪些规定,以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答: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立法的重要内容,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条例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一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单独作为一章,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成果产业化激励、绿色创新体系等作出规定,推动广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


二是引导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基金向产业类项目倾斜,使科技创新聚焦促进产业发展,规定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加大产业贡献类项目的比例;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应当支持重点产业开展任务导向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建设,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基金体系等。


三是围绕产业链加强创新引育和攻关支持,要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瞪羚”“独角兽”等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新产品的产业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领域的短板。


四是围绕产业链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和将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情况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用人单位围绕重要产业链发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情况作为科学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项目申报和成果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是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力度,根据上位法对政府采购应当购买、率先购买的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作出细化规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建立健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机制。


问:请问在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落实落地上,自治区将有什么举措?


答:《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是广西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全面系统规范了科技工作的各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对增强广西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起到关键作用。在落实时需瞄准重点难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同频共振、乘数效应。主要有三点落实举措:


一是抓责任落实,出台方案细则。下一步,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将印发《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方案》,重点抓好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提升和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两个专项行动。力争建立多元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实现区、市、县三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不低于3%、2%、1%。同时,按照《条例》对于国有企业提出的要求,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新“六大工程”,推动更多企业入围国家、自治区“科改示范行动”改革,“一企一策”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抓督查考核,强化政策实效。对相关部门和设区市的《条例》落实考核评估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探索回访调研和约谈访谈。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给予通报表扬,及时推广;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推进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抓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新媒体传统媒体相契合、宣讲解读相融合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条例》宣传落实工作。开展《条例》宣讲进机关、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等活动,进行“靶向式”宣传解读工作,实现精准传播。利用主流媒体,加强示范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条例》落地见效。


随便看看